跑遊元朗八鄉 (7) - 大江埔江夏田廬 黃氏認宗詩

在元朗經常看到駛往大江埔的綠色小巴,不過從來未去過這個地方,這一趟跑遊錦田「大江埔」,目標是歷史建築物「江夏田廬」,由於走錯路而偶然認識了「天德宮」這幢廟宇。

跑遊大江埔,先從元朗朗河路起跑,於坳頭轉入錦田治河路,在錦田河旁邊漫跑,經過了錦田水頭水尾之後不久,便轉入江大路。穿過長江村兩旁的民居,朝向雞公嶺方向便直入大江埔天德宮。沿途可以看到大江埔民居的一種共同點,房屋屋頂上會寫上大宅名稱,例如德馨居、榮德居等,算是其一個特色。

到達「江夏田廬」,要欣賞這幢客家古屋之餘,要欣賞大門上的一副對聯,對聯中江夏和南豐這四個字,令人暸解到江夏黃氏的郡望,和南豐黃氏的起源,為什麼黃氏要跑到南豐發展,原來跟中國黃氏族人間流傳的一首「認宗詩」有莫大關連。

131006 09-32-27_HDR_1

↑ 大江埔民居

 

 

跑遊地圖

把路遊路線和建築物位置,紀錄在 Google Maps:131006 跑遊錦田大江埔 – 天德宮 江夏田盧

↑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31006 跑遊錦田大江埔 – 天德宮 江夏田盧

 

 

天德宮

跑入大江埔,從遠處便會看到山邊一幢粉紅色廟宇,這是大江埔天德宮,猜估是 1920-1930 年代建成,廟宇打掃乾淨整理,管理頗具規模。屋頂上的建築裝飾很特別,帶點台灣和潮州廟宇建築風格。

天德宮相信經過了不少善信捐款進行擴建及維修,據悉幾年前曾獲得五百萬捐款,用作興建通道及平台,以便舉辦盂蘭節活動。現時,天德宮正由潮僑盂蘭會有限公司管理廟務。

131006 DSC00022

↑ 粉紅色廟宇天德宮

 

天德宮主要供奉八仙祖師、觀音娘娘、濟公活佛等,壇前有一幅對聯:「八仙展道法德貫日月,祖師顯神通恩定乾坤」。左祠是福德祠,供奉土地公公婆婆,右祠供奉大聖佛祖。

步入天德宮大殿內,門口左方正供奉著天德宮第一代主持人,據悉是當年這位潮藉師傅移居至大江埔時,帶同八仙祖師在此成立天德宮。

而這一幢天德宮,是香港最具規模的八仙廟,除此之外還有梅窩桃源洞,而屯門三聖廟和大埔蓬萊閬苑亦有供奉八仙畫像。香港的廟宇有供奉八仙祖師,亦有廟宇個別供奉的。

天德宮除了粉紅色夠搶眼,兩旁的馬背和屋簷上的裝飾在錦田區中亦是少見的,屋脊以金形山牆裝飾,從門樓外看,好幾馬背拼疊出一幅精美的圖案。

131006 DSC00026

↑ 天德宮馬背和屋簷上的裝飾在錦田區中亦是少見的

131006 IMG_20131006_092638

↑ 天德宮大門

 

 

八仙祖師

天德宮供奉八仙,而八仙是道教的神祇,指八位中國古代仙人,他們並非在共同時代出現,不過透過道教傳播,加上民間傳說和文學 (話劇小說) 加工,形成了八仙組合:漢鐘离、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及何仙姑。

八仙是民間的吉祥神仙,與民間某些行業或工作有關係,受到許多行業供奉的行神,例如文昌、醫藥業、墨業、乞丐、小販等。除此之外,中式建築中亦以八仙的人物或者法器作為裝飾圖案,用意祈祥納福,祝頌長壽等。

131006 IMG_20131006_092538

↑ 天德宮右祠供奉大聖佛祖

 

盂蘭勝會

天德宮亦是香港著名之盂蘭勝會舉辦地方,盂蘭勝會是潮洲人的傳統,這項活動已成為八鄉地區的重要傳統,也成為了香港全港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於農曆七月初十至十二日期間舉行,儀式活動包括請神、誦經、豎幡、投福物、祭好兄弟、派米、祭幽和送神等。

香港有些地點會安排上演神功戲,公演潮劇答謝神恩,不過隨時時代變遷開始逐漸簡化。天德宮設壇建醮、誦經普渡孤魂,另外亦會向長者派平安福米,派量多達一千多包,天德宮仍然維持派米活動,現時香港有些地方已經簡化派米活動,只舉辦神功戲。

近年來大江埔村盂蘭神功戲首創採用鋁合金取代傳統竹枝戲棚,在傳統之中渗入現代化,加強了活動安全意識。

天德宮舉辦盂蘭勝會著名,亦不要錯過髙天德宮的八仙誕和大聖誕慶祝,每年八月初八是八仙誕,八月十六日是大聖誕,都是天德宮的重要節日,各地善信都會到道觀參拜。

131006 DSC00025

↑ 天德宮門樓

 

宋市集遺址

據悉 2002年間古蹟辦於大江埔發現了唐宋時期天德宮和市集遺址,以及唐宋兩個不同時期的文化堆積,包括宋代青瓷碗、罐和紅磚,唐代玉壁底碗殘片。除大江埔位置之外,還有八鄉古廟遺址,以及橫臺山、吳家村、金錢圍、水流田和田心村等地。

在早前一篇「跑遊 元朗圭角山岑里田北圍、錦田雞公嶺水頭村水尾村」講到錦田一帶早於北宋初期 (公元973年) 有鄧氏遷居錦田,不難相信這一帶出現唐宋時期的文化古物。

古時,社會上的市集都會靠近廟宇前,因為廟宇和神靈會一向擔當了調解糾紛的功用,加上大江埔可能是錦田河分支的一個埗頭,以前貨品運輸以水路為主,不難幻想到昔日小市集的形成。

 

天德神木

天德宮旁展示了一株超過百年之「天德古木」,於乙酉年(2005年) 出土後送往大江埔村,至於在什麼地方發掘出這株神木,又或者為何要送到天德宮,卻不知曉。

不過,這株神木非常巨大,橫躺在天德宮旁,好像是一尊卧佛,仿佛是釋迦牟尼臨終前臥在獅子床上。

131006 DSC00021

↑ 天德神木

 

 

梁氏宗祠

離開天德宮後沿江大路折回,在長江村附近看到一幢梁氏宗祠。長江村是 1930年代由林村麻莆尾遷來。

大江埔由數大姓氏「江、梁、黃、徐、馮」聚居,這一幢「梁氏宗祠」是大江埔保存下來的唯一宗祠建築,雖然未列入歷史建築,亦保存留很好,同時反映了客家慎終追遠的精神。

梁氏宗祠大門兩旁掛有對聯:「祖功宗德流芳遠、子考孫賢世澤長」。

131006 DSC00020

↑ 梁氏宗祠

 

 

江夏田廬

再往前走便到達錦田大江埔 198-199 號「江夏田廬」,走到江夏田廬前,看到它的門牌寫著「大崗埗村 32號 黃家大屋」,猜估昔日這裡叫「大崗埗」,再繼續猜估,相信這裡昔日是一個錦田河分支上的埗頭(碼頭)。

曾經向大江埔的村民問路,村民都不知道「江夏田廬」這個名字,只知道有一幢「黃家大屋」。其實無論「黃家大屋」或者「江夏田廬」,意思幾乎一樣,不過後者更具客家文化的內涵,因為「江夏」直指江夏黃氏,從名字一看便知道主人家是黃氏,而田廬指農家居所。

131006 DSC00029

↑ 大江埔 198-199 號「江夏田廬」

 

 

元朗區「江夏」建築

我特別喜歡元朗區內以「江夏」為名的建築,除了大江埔這幢江夏田廬之外,還有八鄉金錢圍江夏圍橫洲六鄉福慶村江夏堂橫洲蝦米新村新田上竹園江夏堂等,因為我姓黃,也是江夏黃氏子孫。

131006 photosphere

↑ 在江夏田廬外拍攝的 360 度照片

 

黃氏大屋

大江埔江夏田廬建於戰前 1920 年代,由廣西藉黃憲庭所建,黃憲庭是大江埔一帶的第一代黃氏族人。黃家大屋起初是黃憲庭的家族居所,以種米養豬維生,後來黃憲庭的子孫相繼移民海外,大屋成為了黃氏的短住別墅,現時由黃憲庭一房的家長執管。

在黃氏大屋內仍然看到有衣服正在晾曬,亦有人往來在旁的房屋,估計有黃氏後人正居住在江夏田廬旁。

這幢江夏田廬屬於兩堂兩橫建築,現時仍然保留著一些舊傢俱、雕花簷板和壁畫,第一進堂屋最吸引是西洋巴洛克風情的立面山花,刻有吉祥浮雕圖案和兩行文字「大安步江夏田廬」,兩旁以女兒牆伸延造景。很有趣的,是這一幢大屋中,透過山花和門牌,告訴了人們這個地方的三個不同名字,包括「大安步」、「大崗埗」、和「大江埔」。

除了屋頂上的裝飾精美,堂屋的大門貼著三副門聯,從門聯跟牆身的顏色差異來比較,估計昔日這裡掛有較正統的木對聯和門額,並不是單單這幾張紅紙,不過不知為什麼原故被移走了。

左間橫批:「西就」,門聯:「修己以考弟忠信、持家在勤謙和」
中廳橫批:「鴻禧」,門聯:「南豐衍慶、江夏流風」
右間橫批:「東成」,門聯:「考弟為吾家傳統、真誠乃人世恒理」

 

131006 095607

↑ 門聯:「南豐衍慶、江夏流風」

131006 DSC00028_1

↑ 黃氏大屋屋頂寫著大安步江夏田廬

 

南豐衍慶

大門門聯「南豐衍慶、江夏流風」,正如一般客家祠堂門聯會寫上氏族的郡望及家聲,而這個「南豐衍慶」四字,令人知道大江埔江夏田廬是江夏黃氏之外,亦是指出大江埔黃氏屬於南豐井公後裔,引伸出中華黃氏認宗詩的起源。

「南豐」家聲的故事,源自北宋時期黃井,黃井是福建省邵武縣人 (生於928年),黃井的遠祖自河南光州入閩 (福建省),而光州這個地方是現時河南省潢川縣,是春秋時期「黃國」之地,也是中華黃姓發源地。

黃井曾初任江南縣尉,其父親黃峭於八十大壽時 (951年),黃峭希望兒子創立家業,把家產分配給兒子,只留下三名妻子的長子,命令其餘 18 名兒子離開家鄉各奔前程,臨行前口授一首「遣子詩」方便日後相認。最後一句「三七男兒當自強」,就是指黃峭三妻各生的七名兒子和子孫後代。

信馬登程往異方、任尋勝地振綱堂、

足離此境非吾境、身在他鄉即故鄉、

早暮莫忘親囑咐、春秋須薦祖蒸嘗、

漫雲寶貴由天定、三七男兒當自強。

黃井是黃峭第二十位兒子,當時已經考取進士,並曾經任職江南,於是帶同妻妾和兒女往江南方向走,途經江西建昌軍南豐的雙井頭時,前馬失蹄,被認為天意,故定居於南豐。仕途上,黃井是宋太宗重臣,曾擢升為朝烈大夫 (977年) 及官至刑部尚書 (979年)。

黃井跟父親一樣孩子眾多,黃井娶有四妻,生有 15 個兒子,黃井後來亦效法父親,立下遺訓並命兒子分赴各地創業,黃井後裔簪纓傳世,所以黃井能夠成為南豐黃姓開基始祖。

131006 DSC00038_1

↑ 遠看江夏田廬

 

 

和平書院

事實上,黃井父親黃峭宮職亦甚高,曾經擔任千戶侯、參管江浙、兩廣軍務,後來平反叛亂而官至工部侍郎。黃峭年老時仍然要兒子各奔前程,可能跟他的人生經歷有關,黃峭生於唐朝唐懿宗年代(872年),年幼時正值黃巢之亂,後來被隴西郡王李克用重用,期後殘唐亂勢,黃峭於唐朝亡國時(907年)遂無意仕途,於35歲時棄官歸隱,返回故里(現時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鎮)創辦和平書院,教諭後人矢志求學。

和平書院最初是黃氏子弟的家族書室,此舉卻開創了宗族辦學的先河,和平書院後來接納其他姓氏的子弟入讀,有家庭向和平書院捐錢、捐糧甚至捐田資助,並將子弟送書院就讀。(在元朗大江埔所屬的錦田區,當年鄧符協於岑田開創基業後,亦曾經在桂角山南麓創立「力瀛齋」培育鄧族子弟。看文章:跑遊 元朗圭角山岑里

黃峭目睹唐朝亡國後、進入後梁和五代十國藩鎮各據的時期,體會到政局動盪,軍閥混戰和民不聊生的慘狀。於是黃峭看透世情,決心遣散兒子以避開不測之禍,亦避免子孫後裔在祖蔭下不思上進﹐加上黃峭遊歷過閩、粵、贛、江、浙等地,山環水秀,饒沃的田地,相信兒子們可以開發,繁衍後代。

 

黃氏認宗詩

黃峭的一首「遣子詩」,出自周朝末年春秋戰國時代黃歇所作的一首楚歌《認親詩》,其後歷代各派黃氏先祖流傳至後裔,而黃峭這一個版本成為了中國黃氏宗族中著名的「黃氏祖訓」,又稱為「認宗詩」。

在文章「跑遊 橫洲六鄉」中正介紹過元朗橫州東頭圍中,有一幢「貞元堂」家祠供奉黃氏祖先,裡頭掛著一幅屬於黃宗親會所贈的「黃氏認宗詩」,也就是黃峭當年的「遣子詩」。

駿馬匆匆出異方、任從隨處立綱常、

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

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須薦祖宗香、

惟願蒼天垂庇佑、三七男兒總熾昌、

細心比較黃峭的「遣子詩」,會留意詩詞中部份字眼有所差別。原來現時黃氏宗族間,流行著數十個不同版本的「認宗詩」,是由於這首「認宗詩」經過各地各派衍先祖作出修改,加上口傳之誤,逐發展成各自派衍擁有版本,滲入獨特的辨識作用。

而上面橫州貞元堂裡的黃氏認宗詩、跟梅州的黃氏家譜祖訓相同,我家父亦是諗著相同的「認宗詩」(幸好家父還未遣子 ! )。據說黃氏祖訓規定,凡黃氏後代能誦記祖訓者立即升堂供迎。

IMG_0993

↑ 元朗橫洲六鄉 黃氏認祖詩

 

 

東涌江夏萬利

記得有一次去過東涌馬灣涌村(看文章:路過 東涌馬灣涌村),路過村中的萬利士多時,看到建築物外有「江夏萬利」四個泥塑大字,走去跟士多老板聊天,直認大家都是江夏黃氏子孫,誰知道他叫我諗出黃氏認宗詩,當時我吐不出半個字,不過跟士多老板說好,下次再去東涌馬灣涌村時,會背誦一次再跟他相認,可能到時他會請我飲一罐凍可樂呢。

IMG_0194

↑ 東涌馬灣涌村

 

 

江夏流風

花了半篇文章去講「南豐」,還有「江夏」,江夏直指黃姓氏族,而江夏實為湖北安陸的江夏郡,一直以來,江夏成為黄姓的郡望,要說夏春秋年代,河南省潢川地區建有「黃國」,黃國國君延續繁衍了1500年之久,其後被楚國所滅 (公元前648年),黃氏族人逃亡至湖南湖北一帶,其中一支遷至楚都郢 (後被稱為「江陵黄氏」),還一支人遷至江夏安陸 (今湖北雲夢縣東南一帶),後來發展成漢魏之世中著名之「江夏黄氏」。

江夏成為黃氏繁衍發展的中心,成為了歷史上地位和影響最大的其中一個宗族,黃姓族聯中經常出現「江夏 家聲」之句,固此一見到「江夏」,便知道主人家是黃姓。而潁川(今河南禹州、許昌一帶),「潁川政績」,指西漢時期,漢代丞相黃霸擢潁川太守,治績最為優越。

131006 DSC00037

↑ 江夏田廬

 

 

蕭家古厝

無論錦田或元朗區,都看不到跟「江夏田廬」有類似的堂樓和立面裝飾,不過江夏田廬跟台灣一幢客家房屋好相似,就是「屏東縣蕭家古厝」。轉載了 Panoramio 中 shijin0610 的一張蕭家古厝照片,是否很相似哩。

131006 25321673

↑ 台灣屏東縣蕭家古厝,圖片轉載自 Panoramio

 

 

參考資料

You may also like...

4 Responses

  1. onefamily says:

    Tere大大大,

    查看百度,始知江廈是何地.

    百家姓記載
    江夏郡(今湖北省武漢一帶)成為黃氏繁衍發展的中心,如漢丞相黃霸、太尉黃瓊都世居江夏,中華黃氏第一狀元黃鳳麟,也出在江夏郡黃州,於是天下黃姓共崇“江夏”為郡號,故稱中華江夏黃氏(姓)。
    據專家論證和北宋出版的《百家姓》記載,戰國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是中國大姓“黃”姓的始祖。江夏,是海內外黃姓華人公認的總郡望和發祥地,故有“天下 黃姓出江夏,萬派朝宗江夏黃”之說。數千年來,黃氏子孫以“忠、孝、義、和”為理念,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為宗族的興旺、國家富強做出了重要貢獻。

    勁!!!!!

  2. 黃肥貓 says:

    姓黃都唔係可亂認袓宗架。

    基本上姓黃有好多派。

    褔建峭山公,珠璣居正公。

    峭山公先有認宗詩,其他派係無的。

    我係居正公派的。亦屬岸公一支。

  3. 黃肥貓 says:

    中國大陸香港,大多數係峭山公派。

    東南亞,多屬居正公派。

    因為居正公後來去左新會,新會最多人離開中國往外發展的。

  4. terewong says:

    剛剛看無線電視劇集「守業者」運軍火一幕正是在大江埔「江夏田廬」取景。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